科技与人文的对话——院士大讲堂第五讲在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举办

时间: 2024-12-27 20:24:56 |   作者: 挖掘机

   

  10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和外国语学院合作举办了本年度第五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院士大讲堂”。欧洲科学院院士、入选斯坦福——爱思唯尔全球2%顶级科学家(文学研究)终身影响力榜单的鲁汶大学荣休教授西奥·德汉(Theo D’haen),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连续多年入选斯坦福——爱思唯尔全球2%顶尖科学家(文学研究)年度影响力和终身影响力榜单,并且多年来一直蝉联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的文科资深教授王宁,以科技与人文的对话为主题,围绕世界文学研究的发展与未来,开展了一场中外人文学科院士之间的学术对话与交流。来自各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对本次讲座高度关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60人。

  本次院士大讲堂由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必武主持。尚必武教授在讲座开始之前,介绍了西奥·德汉、王宁两位院士在全世界内世界文学研究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并对西奥·德汉院士和王宁院士两位世界文学理论的国际顶级学者出席本次讲座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西奥·德汉院士围绕“世界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发表演讲。德汉院士以时间为脉络,向在座师生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地图,结合欧洲的历史进程以及新航路的开辟等阐释了地理政治学时代下的世界文学。德汉院士从法国文学理论家卡萨诺瓦(Pascale Casanova)将巴黎作为世界文学中心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到英国文学在印度的传播等方面做分析,总结了世界地图的历史演变,指出其中的经济、地理政治学等因素对世界文学绘图和建构的重要影响。他认为,随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学声音在不断为世界文学添加新的内容与活力,后殖民主义更是研究世界文学不可忽略的一环。所有世界文学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谈论世界文学应该具有广大的包容性。德汉院士强调,随着中国等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作用慢慢地加强,其在世界文学版图中所占据的位置将会慢慢的重要。他尤其指出,中国学者王宁等人立足中西文明互鉴和对话的视角,在世界文学的理论重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从媒介传播等视角对世界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展望。

  接下来,由王宁院士作了题为“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研究”(World Literature beyond Western-centrism)的主题演讲。王宁院士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世界文学的概念演变和历史价值进行深刻的阐释。从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开始,他的世界文学观立足于文学的经典性,但是依然带有着鲜明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王宁院士指出,歌德具有广阔的世界主义视野,他通过翻译阅读《好逑传》等非欧洲文学作品认识到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超越了欧洲中心主义的限制。接下来,王宁院士从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为大家解读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历史,包括美国的主导地位形成和英语在传播世界文学中的无法替代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发展和演变,王宁以佛克马(Douwe Fokkema)的理论为基点,阐释了东方文明在世界文学中逐渐占了重要地位的历程,以及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构建新的世界主义视野的必要性和推动力。而对于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双向旅行,王宁院士讲述了五四以来鲁迅等人在文学翻译中做出的实践,并且在今天的语境下提出新的方案:基于中国立场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话题发出中国声音,并且提出一些原创性的话题,运用和推广中国理论,改变“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现象”的模式,以及通过翻译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