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地下立体式智能共享自行车停车库在成都启用

   

  央广网成都12月6日消息(记者贾宜超 刘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共享自行车如今已成为许多城市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带来便利的同时,大量的共享自行车无序停放或堆积,也给市民带来新的不便,成为城市管理的痛点、难点。今天(6日)国内首个地下立体式智能共享自行车停车库在四川成都启用。这样的模式能否解决共享自行车带来的弊病,从而扭转市场困局?

  从成都地铁2号线口出去,一个标注着“共享单车智能存车库”的橘色小亭子很醒目。亭子内LED屏上显示着单车库存数量以及空余库位。而在屏幕一侧按钮板上有四个不一样的颜色的按钮,分别显示四种不同的共享单车品牌。不管存车、取车只用按一下,就完成整一个流程。记者体验,存取车的时间大概在十几秒钟。

  记者注意到,在4个按钮的上面,还有私人单车刷卡区,市民可用身份证、地铁卡、银行卡等进行存取私人的单车。这个占地6、7平米的小亭子底下,到底能存多少辆自行车呢?停车库的研发企业天津远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袁名伟介绍,智能停车库共8层,每层可以存放28辆车。地下是一个圆筒形结构,直径不到8米,深度是9.7米,立体存放,可以存放224辆车。层数越多,存放的车辆数也会更多。

  市民黄先生说:“很多人喜欢把车停在大街上,随便乱扔,这样会占用一些公共场所。有一个专门停车的地方,会更好一些。”

  市民张先生担忧,如果有人赶时间,可能就不会停进车库,“这就需要大家的遵守,每次用完车就把它推进去”。

  这个示范点是全国首例,共享自行车企业负责人说,这样的停放方式,长远来讲是好事情,毕竟现在乱停乱放的现象存在。而且在一些繁华地段,这样的停放方式很方便。

  成都市建委轨道处处长房青川介绍说,这个试点如果顺利,还将向全市推广。因为共享自行车智能停车库对节约利用城市空间,规范共享自行车的停车管理有很大作用。

  像成都这样的共享单车停放模式,能否在全国推广?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这样的模式是好的,但后续问题更关键。在他看来,成都这是典型地向地下要空间,为鼓励绿色出行,提供更大的单车停放空间是好事。但后续更重要的是车库的建设和经营成本,有没有一些相应财政或者企业的支持和推动,包括规划、用地等,还需要一些更细化的东西。

  顾大松表示,包括城市管理部门在内的多部门与企业合作,一同推动共享自行车问题的解决,很好体现了合作共治的理念。他再次强调了对共享自行车的鼓励。他说,推动绿色交通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如何以共享自行车为契机来推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很重要,“像成都这种共享自行车停车库的启用,有建委和第三方企业来推动这个事情,就是一种体现”。

  近年来,众多共享自行车相继登陆太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也给省城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